近日,山西省科技厅公示了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综合评审委员评审)结果,共有201个项目(企业)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综合评审委员会评审),其中,食品领域有12个项目,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公示期15天(2024年1月8日-2024年1月22日)。[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Entomologia Generalis》(IF=6.9,昆虫学Top期刊)发表题为“Male-specific”“” hexokinase functions as a seminal fluid protein to enhance insect fitn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己糖激酶作为精液蛋白在广聚萤叶甲的交配过程中被转移,揭示了其作为雄性特异性生殖投资增强配偶适合度的分子机制。[详细]
2023年团队在食品安全创新检测技术方向取得系列突破,研制新型净化富集材料8种、新型质谱离子源元件3件;申请发明专利15件;授权发明专利14件;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研制食品安全标准9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21篇,其中SCI一区TOP文章8篇。[详细]
1月8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公示了2024年第一批科研项目评审验收结果,涉及食品领域9项,其中,8项通过验收,1项未通过。公示时间为2024年1月8日至1月12日。[详细]
近日,免疫所禽用疫苗抗原创制创新团队在酵母表达纳米抗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antifungal mechanism of soil fumigant methyl isothiocyanate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解析了土壤熏蒸剂棉隆的有效降解产物异硫氰酸甲酯(MITC)对土传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详细]
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依据玉米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8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9亿亩次,病害发生2.9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地区以及黄淮地区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和甜菜夜蛾在黄淮、华北地区穗期混合发生,呈上升危害趋势,特别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危害加重,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地区重发态势明显,对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详细]
1月4日,江西省科技厅公示了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合格项目,其中,食品领域有25项,包括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详细]
12月11日,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3年自治区技术交易补助项目(第二批),其中,食品领域有7个项目。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即2023年12月11日-2023年12月15日。[详细]
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科技创新团队制定的《牛体内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规程》(GB/T 26938-2023)国家标准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详细]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项目,其中,食品领域有55项,包括科技进步奖43项,自然科学奖9项,技术发明奖3项。[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与抗性改良团队采用基因编辑技术突变油菜内源茉莉酸合成基因,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智能两系不育系统。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上。[详细]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大豆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大豆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在东北春大豆区,甜菜夜蛾在黄淮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烟粉虱在黄淮南部有偏重发生风险。[详细]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冬前病虫发生基数、油菜种植情况和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油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1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菌核病在长江中游和江南中部油菜种植区偏重发生;霜霉病、蚜虫中等发生。[详细]
安徽省小麦从2023年12月上中旬开始陆续开始越冬,越冬期较常年提前了10天左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