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小麦
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连云港部分麦田出现播种偏迟的现象,二类苗和三类苗占比较往年同期偏高。为了加速苗情转化升级,连云港所小麦团队郭明明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专家组陶志强副研究员等一行于近日在连云港地区对麦田苗情和墒情进行考察。[详细]
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4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举行了小麦展望报告会。[详细]
2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夺夏粮丰收专项行动行前动员部署会。根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要求和院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全院启动开展夺夏粮专项行动,将组织200人左右的专家队伍下沉一线,开展小麦、油菜、花生田间管理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副院长孙坦主持启动会。[详细]
2023年5月29日,肯尼亚标准局发布通告,拟制订玉米木薯混合面粉,玉米高粱混合面粉,玉米小米混合面粉,小麦红葛混合面粉,小麦高粱混合面粉等5项食品标准草案,意见反馈期截至2023年7月30日。[详细]
外媒11月6日消息:截至2022年11月4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上涨。本周初市场围绕俄罗斯暂停参与黑海协议的消息出现大起大落。美国冬小麦产区持续干旱造成优良率降至历史同期最低,阿根廷干旱导致小麦产量预计同比降低四成,澳大利亚洪涝威胁到小麦质量,有助于小麦价格增添风险升水。[详细]
外媒11月13日消息:截至2022年11月11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下跌,因为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供需报告中调高全球小麦供应数据,美国小麦出口销售不振。不过美国和阿根廷天气持续干旱导致产量前景恶化,制约麦价下跌空间。在11月19日黑海协议到期前,市场也将继续聚焦黑海出口谈判的动向。[详细]
外媒11月13日消息:2022年第44周,法国小麦现货价格上涨,市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黑海协议谈判的前景。[详细]
黎巴嫩公共工程和交通代理部长阿里·哈米耶(Ali Hamieh)向卫星通讯社表示,黎巴嫩将从俄罗斯无偿获得2.5万吨小麦和1万吨燃料。[详细]
当前“立春”已过,“雨水”将至,黄淮海地区小麦由南到北陆续返青,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按照“促出苗、保全苗,早管理、促早发,保粒数、增粒重”的技术路线,坚持一个“早”字,抓好一个“促”字,强化一个“防”字,加强“土里捂”小麦春季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力争夺取好收成。[详细]
近日,农业农村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在山东禹城举办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暨冬小麦“科技壮苗”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组织专家技术服务队,聚焦稳粮保供主题,深入山东禹城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宣传党的政策,开展技术服务,普及先进技术,为春季麦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并捐赠小麦叶面肥料、2022年促弱转壮保夏粮小麦丰收技术挂图等物资。[详细]
近日,小麦研究所郑有良教授团队江千涛教授研究组利用CRIPR/Cas9技术对大麦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a进行基因编辑,获得了高抗性淀粉大麦新种质,结合酶活、转录组和代谢组学阐明淀粉的特性变化机制。[详细]
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2023年5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3/937号条例,修订(EU) 2017/2470 号法规的附件,将小麦淀粉生产的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纳入新型食品清单。[详细]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宋庆鑫课题组在Genome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Open chromatin interaction maps reveal func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chromatin architecture variations during wheat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OCEAN-C技术绘制了不同倍性小麦的开放染色质互作图谱,并整合了染色质可及性、组蛋白修饰和转录组,深入解析了六倍体小麦多倍化过程中,开放元件远距离互作[详细]
2022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所)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研究长文,阐明了小麦新型mlo突变体既能抗白粉病又能高产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基因组编辑在主栽小麦品种中对感病基因MLO相关遗传等位实现精准操控,快速获得了广谱抗白粉病且高产优质的新种质。[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成功证实了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对土壤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具有抗病性。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28日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杂志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