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资讯

食品资讯

分类: 企业动态食品行情品牌资讯食品名企食品学院食品法规美食制作中国食品国际食品 国际预警权威发布食品科技外讯导读产经企业食品价格
  • 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认证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严把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保障消费者放心消费。[详细]

  • 历年3·15常采用记者卧底深入餐饮企业的后厨和食品生产车间,通过偷拍和暗访等方式来揭露食品生产经营中的环境卫生问题和违规操作。据食品伙伴网统计,在2024年3·15前夕的有关报道中,餐饮后厨的卫生状况、新茶饮门店使用过期原料以及整体卫生环境的脏乱差等问题依然是卧底调查的重点。[详细]

  • 3月15日晚以来,媒体报道福州市多所学校的同一家午餐配送企业,疑似存在餐食配送服务转包行为和质量安全问题。为坚决维护师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我局立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紧排查全市中小学供餐服务情况,对存在疑似转包和食品质量安全等情况的,进行核查处理。现调查工作正在进行,报道涉及的学校已依法依规终止与原中标企业的供餐服务合作,并启动应急预案,正在按规定选取临时供餐优质企业,确保调查处理期间学校供餐不受影响。[详细]

  • 中国消费者协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梳理出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电商主播言行不当引发投诉、民宿经营者被曝“涨价退单”“虚假地址”、餐饮商家不明确收费标准及服务内容、“研学游”“低价游”欺骗诱导暗藏陷阱、车企售后服务停摆引发车主担忧、共享按摩椅及共享充电宝消费体验不佳、第三方测评“跑偏”干扰消费者、“生鲜灯”改变商品外观误导消费者、知名品牌触碰食品安全底线、精装房偷工减料引发业主维权等消费维权突出问题。[详细]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宜昌公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密会同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齐抓共治食品药品等民生重点领域。2024年3月12日,伍家岗区公安分局通报:该局刑侦大队联合市局经侦支队雷霆出击,在宜昌城区端掉一茅台酒制假窝点,涉案价值100余万元,5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详细]

  • 聊城是北方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除了单纯的蔬菜种植销售,盆栽蔬菜、水培蔬菜、基质蔬菜等多样化蔬菜种植也逐渐兴起。随着多元化市场的发展,盆栽韭菜受市场、技术方面的影响,加之韭蛆等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导致盆栽韭菜品质低、效益低、种植少。为此,聊城市质检所联合山东圣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农林水综合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起草并正式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韭菜盆栽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韭菜盆栽的生产管理。[详细]

  • 为加强海南省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科学回应社会关切,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海南省市场监管局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联合海南广播电视台《直播海南》栏目,采取“你点我检”与“你点我查”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详细]

  • 人生很美好,啤酒小烧烤。但你可能想不到,你手中攥着、口中吃着的肉串也许也是假货……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售卖用鸭肉、猪肉冒充牛羊肉制成的肉串,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拱墅区检察院便办理了这样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通过鲜活真实的案例,走进拱墅检察3·15“打假”特辑。[详细]

  • 近年来,预制菜话题层出不穷,梅菜扣肉作为预制菜的典型代表菜系在3·15晚会上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那么这一代表菜系究竟怎么了呢?据3·15晚会报道,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糟头肉制作梅菜扣肉。[详细]

  • 今年“3·15晚会”《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案例,引发了公众和市场对肉类产品等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3·15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而这一专项整治行动,也是对“3·15晚会”的积极回应。[详细]

  • 今年的315晚会,一则关于梅菜扣肉原料的惊人内幕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据报道,一些不法商家竟然使用劣质槽头肉,也就是俗称的“血脖肉”作为梅菜扣肉的主要原料。那么,什么是血脖肉?它为什么会成为问题的焦点?我们又该如何识别和防范这类问题食品?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开槽头肉的真相。[详细]